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頁
詩經
楚辭
樂府
古風
唐詩
宋詞
宋詩
元曲
元明清詩詞
古籍
上一卷
下一卷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
上西樓
上西樓原文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上西樓注釋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 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 李煜此詞即有將此調名標為《烏夜啼》者。
上西樓譯文
默默無言,獨自一人登上西樓。 天邊殘月如鉤,寂寞的梧桐樹啊~(是否和我一樣的孤獨?) (窗外)庭院深深,冷清的秋天也被鎖在了里面。 而那剪而不斷,理之愈亂的卻是我的離愁啊~ 仿佛是另一番滋味在我的心頭!
上西樓賞析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于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淒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借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 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于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李煜
簡介
簡介暫無
李煜
的其它詩歌
上西樓
虞美人
浪淘沙
相見歡
望江南
搗練子令
相見歡
破陣子
浪淘沙
相見歡
亡後見形詩
清平樂(一名憶蘿月)
菩薩蠻
采桑子(一名丑奴兒、羅敷媚、羅敷艷歌)
浣溪沙
搗練子(一名深院月)
憶江南
漁父(一名漁歌子)
蝶戀花
一斛珠(一名醉落魄)
虞美人
望遠行
應天長
阮郎歸(一名醉桃源、碧桃春)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喜遷鶯•曉月墜
望江南•閑夢遠
木蘭花•曉妝初了明肌雪
浪淘沙(一名賣花聲)
書靈筵手巾
悼詩
感懷
長相思(一名雙紅豆、山漸青、憶多嬌)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題金樓子後
賜宮人慶奴
病中書事
病中感懷
書琵琶背
挽辭
送鄧王二十弟從益牧宣城
病起題山舍壁
九月十日偶書
秋鶯
上西樓詩句
月如鉤
無言獨上西樓
理還亂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剪不斷
是離愁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可能你會感興趣
涼州曲
上西樓
虞美人
浪淘沙
醉桃源
謁金門
清平樂
鵲踏枝之一
長命女
采桑子